新闻及活动
6月初,擎工互联受邀参加" 双碳 & 企服 " 专场小饭局。线上与凡创资本张菁菁、兰木达总经理朱治中博士、擎工互联总经理吴炎、明势资本高级投资经理周石雨,就双碳背景下,电力交易市场与碳交易市场中企业服务创投新机遇的话题,展开了精彩的讨论。
擎工互联总经理吴炎在线上沙龙上表示:目前全国碳交易市场扩容进程较社会关注预期相对滞后,原因有三个方面,首先是MRV 工作基础、企业基础能力尚需加强,数据造假、数据质量不高、数据体系建设及能力薄弱等都是碳市场扩容必须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只有夯实好碳排放数据基础、能力基础,碳市场才能健康、稳定、有序地运转。
另一方面,碳市场的标的物比较单一,参与主体较少,导致市场活跃度偏低,后续需进一步丰富抵消、期货以及国际衔接等机制;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原因,碳市场是碳减排的政策工具,不是单纯的金融工具,它是用来减碳的,不是单纯用来炒的,是一项关乎经济社会发展的系统工程,任何时候都不能以牺牲经济发展为代价,搞运动式减碳,特别当下逆全球化、疫情、经济下行等诸多因素影响下,更应该审慎前行。
Q:碳市场从初期建设到成熟运行都会经历一定时期,请您介绍下大概需要多久形成成熟稳定的市场运营阶段,以及谈谈您对于未来的市场展望。
A:如若拉长时间跨度来看,中国在2060年左右实现碳中和,达到“零碳”,那么碳交易市场中的碳配额几乎就没有了,也就是交易标的物不存在了。从未来40年的角度来讲,碳交易可能会呈现出倒U型的发展路径,越往后期越需创新、转型。 虽然目前仅纳入电力行业,全国碳交易市场已经实现相对成熟、稳定的运营。大家疑惑:什么时候纳入更多行业的企业?这其实是一个需要系统性辩证的问题,并非简单的市场交易问题。
依照目前的发展进程,有以下几个观点:
(一)碳减排绝不会以“牺牲经济”为代价,搞“运动式”减碳,需要考虑当下的经济发展局势以及企业发展现状,进行全盘考虑;
(二)数据质量、数据能力基础薄弱等问题,特别是其他行业的数据基础要根据相关标准、制度、规范,充分做好纳入准备;
(三)碳交易的运行需要政策制度、法律体系的进一步完善。
目前,国家要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未来将围绕用能权、绿电等能源资产的交易,还要解决“一女多嫁"的问题。总而言之,交易都是为更好发展而服务的。
Q:在碳交易市场建设的过程中,国外是否有可借鉴之处?国内外对比来看,我们又有哪些特色?
A:欧盟的EU-ETS 从2005年1月开始正式运行,发展过程同样起起伏伏,现今逐步趋于完善。EU-ETS的主要特征是“自由的市场环境,有利于配额交易的流动性”。但凡事有利有弊,中国的国情、产业、能源结构和欧盟不一样,我们要从欧盟EU-ETS中汲取教训、积累经验。我国的碳交易是排放总量控制下的配额交易,自上而下分配配额,极大避免配额超发现象进而导致碳价过低,这一点,欧盟是吃过亏的。
A:欧盟方面逐步提高配额拍卖的比例,进而提升了相关商品的平均成本,使价格能够通过市场机制向下传导给消费者,从而形成整个社会的减排联动。但欧盟对于配额的做法,需要我们审慎考虑,要结合中国的国情。当然是否要建立市场储备机制,以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冲击,平衡市场供需,同样也是考虑的。
我们要合理的形成碳价的发现机制,面向欧盟进口的高排放商品推出相关碳税政策,那么对于企业自身来讲,如何让中国制造更加绿色走出去,也需面对的事情。
Q:有没有能够给到工商业朋友的相关建议?
A:个人有三点建议能够给到企业朋友:
一是,摸清碳家底,构建能力基础。 建议扎实打好企业能耗和碳排放数据统计核算报告能力底座,特别是在数字经济和“双碳”叠加时代,数据已是企业新的生产要素,是“石油”,数字化、智能化能力是第一步;
二是,真实、准确、及时的碳排放数据是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基石 切勿为了一时利益而动歪脑筋——数据造假。
三是,建议企业主动、积极的开展低碳、零碳、负碳行动,抢占发展先机。
如果您对我们的产品有任何了解、合作的意向,您可以随时联系我们,我们将会为您提供专业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