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及活动
碳足迹的概念衍生于哥伦比亚大学提出的生态足迹,主要是指在人类生产和消费活动中所排放的与气候变化相关的气体总量。对于碳足迹的准确定义目前还没有统一,但一般是指个人或其他实体(如企业机构、活动、建筑物、产品等)所有活动引起的温室气体或二氧化碳的直接排放,也包括产生与消费的商品和服务所造成的间接碳排放。碳足迹通常以吨二氧化碳当量为单位,可以用来衡量实体对温室效应的影响,为实现减排提供基准。
近期,在消费市场“碳标签”一词成为热潮,各种附有减碳、碳中和形象的标签出现在食品、农产品、日用品的包装上。那么碳标签是什么呢?
无论是碳达峰还是碳中和,不得不提的一个很重要的概念,那就是碳盘查。碳盘查是指以政府、企业等为单位计算其在社会和生产活动中各环节直接或者间接排放的温室气体,称作碳盘查,也可称作编制温室气体排放清单。是组织内部进行碳排放量自查、量化的过程。只有摸清企业自身的碳排放才能制定出相应的减排方案,从而真正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碳排放,是人类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向外界排放温室气体的一个总称。由于温室气体中最主要的成分是二氧化碳,所以我们才将其简称为碳(Carbon)排放。碳排放是目前被认为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之一。
温室气体是指在可以吸收和重新放射热辐射的气体。这些气体虽然只占大气总体积混合比的0.1%以下,但是对地球气候环境有重大影响。
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表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