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及活动
近日,江苏擎天工业互联网有限公司总经理吴炎接受江苏科技报记者采访,描绘讲述擎工互联的“双碳”科技与工业发展的创新探索之路。
报道全文如下:
以“碳”擎天 为工业添“绿”
科学控碳、有效减碳、迈向负碳都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撑。在“中国软件科技航母”——中国擎天软件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记者目睹平均年龄26.6岁的百人团队正在为我省乃至全国“双碳”目标的实现奋斗着。据悉,擎天扎根低碳信息化领域13年,着重打造了“一站式”企业数字化碳管理云服务。“一目了然、一劳永逸、一键报告、一手掌握”,这是使用碳擎数字化管理与核查云上SaaS服务后的直观感受,擎天绿色低碳工业互联网平台目前已有6000多家企业入驻,为国内首个以绿色低碳为主题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遥遥领先。
1. 擎天路上的“碳”路者...
作为领航的软件与信息技术企业,熟悉软件产业的人对擎天都耳熟能详。但不甚了了的是,近年来擎天已从单纯的行业软件开发向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等高新技术应用转型,将其24年的信息技术积累、13年的低碳业务知识和数字化实践经验予以融合提炼,转换为能力平台——擎天绿色低碳工业互联网云平台 ,并为此专门成立了江苏擎天工业互联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擎工互联”)。
从历史发展沿革来看,早在2009年擎天就开始了电力、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的低碳业务机理研究,先后研发了几十款低碳信息化软件产品;2012年推出区域碳清单,实现区域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编制的规范化、标准化和常态化;2013年推出企业碳直报,为企业摸清碳排放家底、分配碳配额提供支撑;2014年推出项目碳评估,从碳排放角度去综合评判一个项目能否上马……2017年,吴炎作为江苏擎天工业互联网有限公司总经理,带领团队超前侧发力,启动绿色低碳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搭建工作……
吴炎向记者介绍,擎天作为国内最早涉足低碳信息化领域的科技企业,自主研发的“碳达峰、碳中和”系列软件产品已实现从国家、省、市、区、乡、园区、社区、企业及公众的纵向全覆盖。去年7月,擎工互联携手红豆集团出口国内第一批碳中和沙滩裤,登陆海外电商平台反响火爆。挖掘背后的科技主角,是一款名为“碳擎数字化碳管理与核查系统”提供技术支撑,这款软件产品也是最令吴炎称道的。“碳擎系统能够为企业提供核算碳排放、产品碳足迹服务,自主生成核查认证报告,并由第三方权威机构予以认证。而所有的数据结果及行为将锁定在区块链上。”吴炎介绍到,借助擎天国家级碳排放核算标准库,帮助企业实时核算碳排放量,实现产品全生命周期精细化管理。该平台专注做好一件事——为实体经济绿色低碳转型升级服务。
如今的碳擎数字化碳管理与核查系统,已覆盖钢铁、建材、化工、电力、造纸、玻璃等24个行业,在辅助政府做好碳监管的同时,系统更从企业内部精细化管理角度出发,量身定制管理与核查方案,提升企业内部效能,节本增效。
2. 一企一策精准控碳...
早年间,“碳排放管理”这一概念并不为世人所熟知,企业的需求也并不那么明显。项目刚启动建设时,吴炎和团队也碰到了不少难题,吃了不少苦。
吴炎坦言,国外在低碳领域的探索研究比国内启动早,也相对更成熟,在国际低碳研究领域,国内的一些低碳研究有时会受到质疑,“拿不出数据、数据被掺水”是主要问题。面对这些质疑,吴炎攒着一股劲,他心里暗暗立下目标,看作人生大事。“低碳国际话语权要牢牢掌握在我们自己的手里,一定要为企业研发出一套可信赖的碳排放分析系统,先行探索、先行实践,先趟出一条路子来,希望能为国家和实体经济的绿色转型升级做出更大贡献!”
如今的双碳市场,不仅面临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还要承受不少国内市场的挑战。“刚开始推荐这个系统时挺困难,碳排放看不见、摸不着、很抽象,我们要去跟企业讲清楚什么是低碳、什么是绿色,这样的科普宣传挺费劲,一些企业负责人甚至不理解碳排放跟企业生产有什么关系?”吴炎说,在系统推广的前几年,团队几乎花了两年时间走近企业免费开展低碳培训,系统免费向企业开放使用。时光不负有心人,许多企业通过碳管理获得效益越来越大,在不断学习了解和亲身体验下,不少企业慢慢“依赖”上了这套系统。
双碳领域,仅推广产品还不够,更重的是要思考如何让产品“独一无二”。面向工业生产,不同领域的企业需求千差万别,因此在碳管理与核查方面要因企施策,甚至一企一策,这样才能做到精准控碳。为此,吴炎团队跑了百家企业,摸清楚企业的生产链、决策链,按照需求死磕到底、量体裁衣。“比如,我们为水泥企业做绿色低碳转型升级,那么就要了解水泥企业的生产工艺,了解它有哪些设备,有哪工艺和流程等。”面对企业需求,他和团队常常通宵达旦、绞尽脑汁,让企业看见实实在在的成效。
3. 云平台上享受碳服务...
一次次地调研、升级、磨砺,在吴炎看来都是一件极具价值的事,“ 我们非常乐意接受市场和企业的很多反馈,因为我们觉得用户提出的每一点诉求,都来自市场一线的真实声音,都是我们的产品更好成长、进化的机会 。”
技术在迭代,产品在创新。现如今的碳擎平台能够清楚为企业碳管理提供数字化服务,全年常态化工具、结构化填报页面,提升企业盘查效率、模板化盘查报告、线上化核查发现,核查流程区块链追踪、全过程区块链存证、数字化核查申明书等。目前,应用该系统的知名企业包括挪威海德鲁铝业、某头部牦牛绒品牌商、红豆集团、施耐德等。
企业配置这样一套智能装备需要花费几何?吴炎团队早就考虑到这个问题。“企业无需购买服务器和装备,只需登录云平台,即可享受平台上的碳服务,这个云平台就像一个超市,里面的商品琳琅满目,有关于节能管理的,有碳排放核算的,还有碳足迹认证的,未来还将嫁接碳金融、碳托管等应用服务。”吴炎告诉记者,希望能通过这种SaaS云服务模式降低企业配置成本,为企业赋能。
做好绿色低碳工业互联网平台,吴炎有自己的心经。他认为,一是要懂企业,二是要懂业务,三是勇跨技术门槛,四是谋模式创新。吴炎说,想要把工业互联网平台做好,就要明白它“姓”工业,不“姓”互联网,不仅对于碳排放业务知识要有深刻地理解研究,想把事情做专业、得到企业认可,帮助中国制造变成“智”造并走出国门,就要吃透国际标准,深化技术研究,跨越技术壁垒,加速推进企业低碳转型,实现双碳目标。
未来,吴炎团队还有更深远的计划,在技术创新和产品迭代方面进一步深耕。“比如,当前有一个双碳领域的万物互联的一体机,未来我们还畅想能推出智能碳表,在表上能直接看到碳数据;再比如说,我们还在谋划,拥有核心算法的碳芯片研发生产出来后,直接插到手机、新能源汽车上,从启动那一刻就能开始记录,保障每秒钟产生的数据安全、无法篡改,现在想想就很激动,你们听听,这是不是一件很酷的事?”吴炎满脸憧憬地笑言。
如果您对我们的产品有任何了解、合作的意向,您可以随时联系我们,我们将会为您提供专业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