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免费试用

SaaS化远程部署 门槛低易操作 全程专家服务

点击查看

资讯中心

新闻及活动

擎工互联总经理吴炎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讲述“碳”的未来

2022-05-07
媒体

近日,中国擎天软件科技集团首席运营官、江苏擎天工业互联网有限公司总经理吴炎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讲述“碳管理”的发展故事。

随着“碳中和”目标的提出,其深刻意义已被广泛认知,节能绿色减排面临着更快速的路径要求,作为国家未来长期的核心政策之一,“碳达峰、碳中和”成为引领、影响实体经济绿色转型发展的重要因素。

碳排放无处不在,减排细分到一个个领域,例如一座城市、一个工厂、一辆汽车甚至一瓶矿泉水。如同减肥需要知道最初的体重一样,碳减排最基础的工作即为碳核算,也就是摸清碳排放的家底。

摸清碳排放的家底

管理碳,用当下热词形容就是“碳中和”。国内碳管理的潜在商机来自于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召开,中国承诺到2020年单位GDP碳排放强度从2005年的基础上降低40%-45%。中国陆续公布了几批低碳城市试点,一些工业园区也开始申报低碳园区。

但这个简单的道理在早些年并不被理解。

直到2020年,中国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双碳“炙手可热,但乱象也接踵而来。今年3月,生态环境部通报四家碳管理机构碳排放报告数据造假、核查工作流于形式等问题。乱象既有碳核算过程中蓄意造假;也有碳核查中出现的“挂名”现象突出、核查程序不规范、工作走过场等。

针对碳圈的乱象,监管部门也正在加大惩戒力度。全国碳市场顶层设计《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预计于年内出台,违反条例规定从事碳排放权交易的,最高罚款一千万元。

在碳管理行业内部,技术在驱除劣币。理论上,碳核查的报告提交后,需要通过交叉检验,裁判员与运动员分开,经第三方核查机构认证,流程才算正式完成。与看上去的热捧不同的是,核查费时费力。

蛰伏十余年终于上岸谁在计算碳中和

吴炎在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时表示,在传统的服务模式之下,如果收入不匹配工作量,肯定会影响工作质量。“有人参与的地方就有灰色地带,我们希望核算过程中尽量减少人的参与。”吴炎表示,曾遇到过好几例因碳管理机构能力不足,项目做不下去,最后找他们“接盘”的案例。传统的碳管理公司依靠经验丰富的碳排放管理员,而近年来业内兴起数字化的SaaS核算工具,不少企业从“以人为主”向“以软件为主”转型,擎天科技是其中的代表。

“软件的魅力就是可以复制,它的成本是递减的,不需要人工核算费时费力的付出。”吴炎如是说。

内容来源于南方周末:《蛰伏十余年终“上岸”,谁在计算碳中和?》

如果您对我们的产品有任何了解、合作的意向,您可以随时联系我们,我们将会为您提供专业的服务。

擎工互联微信公众号视频号二维码
咨询
查看
白皮书
关注
我们
江苏擎天工业互联网有限公司微信公众号
免费
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