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及活动
2024年4月29日,欧盟委员会发布了动力电池碳足迹核算规则的草案,旨在为执行新电池法第7条中的所有要求提供配套细则,主要针对碳足迹的计算和三方认证的方式与具体细节进行了详细的规定。
在本草案发布前,电池的核算细则的参考来源主要为欧盟委员会下属的联合研究中心(JRC)于去年发布的车用动力电池和工业电池的核算规则文件:Carbon Footprint of Electric Vehicle Batteries (CFB-EV)和Carbon Footprint of Industrial batteries (CFB-IND),此次发布的草案也将去年文件中的各类细则和原则正式落地。
本期擎工互联的业务专家针对该草案内容进行了重点解读,助力进一步了解电池碳足迹的核算规则,一起往下看!
与JRC提出的需要对主要上游过程进行数据追溯的原则一致,本次草案确认了所有电池的“强制要求的主要生产过程”(mandatory main production process)必须使用“公司特定数据”(company-specific date)进行碳足迹的计算,即这些主要生产过程强制要求收集初级数据而不能使用碳足迹数据库中的数据,对电池厂商收集上游供应商数据的能力提出了严苛的要求。
“强制要求的主要生产过程”包括:
(1)阴极活性材料的生产
(2)阳极活性材料的生产
(3)电解液的生产
(4)外壳制造、热管理系统制造
(5)电芯组装、测试
(6)电池组装、电池组组装
(1)对于终端电池厂商,一般(4)、(5)、(6)中的一个或多个过程属于本企业的边界范围,数据收集难度相对较小。但(1)、(2)、(3)对应的电芯的主要原材料(阴极材料、阳极材料和电解液)有较大可能为供应商提供,需要提前考量供应商数据采集的问题。
并且,草案对于非“主要生产过程”也进行了细分,分为“非强制要求的重要过程”(Non-mandatory most relevant processes)和其他过程,对于“非强制要求的重要过程”虽然可以使用碳足迹数据库数据,但对于数据库数据的质量(DQR)提出了可量化的较高标准的要求,几乎排除了国内相关“碳排放因子集”类低质量数据使用的可能性。
非强制要求的重要过程”包括:
(1)电池阴极活性材料的前体材料(镍、钴、锂、钒、钛等金属及其盐)的生产
(2)电池阳极活性材料的前体材料(石墨、碳、硅、稀土等)的生产
(3)电池电解液的前体材料(六氟磷酸锂等相关锂盐)的生产
(4)铜的生产
(5)铝的生产
(6)铁的生产
根据目前碳足迹背景数据库的现状,以上过程往往只能使用国外数据库中的“世界均值”代替我国实际数据,可能存在数据“虚高”的问题。当下,积极建设兼容国际标准的中国本土的碳足迹数据库,是应对新电池法以及其他类似的绿色贸易规则的关键举措,以支持企业计算得到更能体现我国先进技术水平的更精确的产品碳足迹结果数据,这些基础性的工作,需要相关部门和行业协会统筹支持。
草案对可接受的电力组合进行了规范,明确要求计算碳足迹时只接受基于位置(location)的电力组合,而不接受基于市场(market)的电力组合。即只能使用全国的平均电力消费组合和电力直连:全国的平均电力消费组合类似生态环境部发布的全国电网平均排放因子,只不过是“全生命周期”版本的。
这意味着本次草案直接排除了绿证、绿电等常见的基于市场的绿电消纳证明手段,甚至连CBAM中承认的相比绿证要求更高的电力购销协议(PPA)也被排除。
无论是新电池法还是其他碳足迹标准对足迹核算中电力数据的要求已有很多相关的深入分析,在本文中不再赘述。
总的来说,在电力层面,本次草案对电池生产企业的直接影响在于:企业已无法通过购买“绿电消费凭证”来减少碳足迹,其所在国家的电网排放强度直接决定了电力碳足迹,可能的绿电减排途径仅剩“直连”,即企业只能通过自发绿电(如光伏)或通过物理直连的方式直接消纳外部绿电。
产品的废弃环节一直是碳足迹建模过程中“可操作性”较高的环节,不同的回收利用的情景假设对产品的碳足迹会产生较大的影响。
本草案详细定义了电池废弃、循环利用环节的默认(缺省)场景,并规定了在大多数情况下应使用该缺省场景。只有在符合一系列严格场景要求及凭证证明的情况下才可以使用公司特定数据(即真实的废弃环节的数据),以此杜绝在废弃环节的不同假设场景对最终碳足迹值的影响。
草案提供电池产品碳足迹报告的格式和内容要求,明确规定了数据质量量化(DQR)是碳足迹报告的一部分,并详细规定了数据质量的量化方法。同时也要求了碳足迹报告应提供一份公开版本,在保证数据安全的前提下公开披露碳排放的相关信息。
目前,本草案处于为期4周(5月28日截止)的意见反馈收集阶段,我们会持续跟踪后续发展,并持续进行政策解读,助力企业科学理解核算法则,高效应对欧盟绿色贸易壁垒,更多内容敬请关注!
擎工互联始终坚持
紧跟行业动态 挖掘业务深度
更多政策解读与赋能
欢迎联系我们进一步了解!
如果您对我们的产品有任何了解、合作的意向,您可以随时联系我们,我们将会为您提供专业的服务。